•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贝壳网 > 资讯 > 教师成长 > 正文

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时间:2016-12-26 16:24:53-168

     每次改完试卷,总会听见老师们“抱怨”:

    “我们班这次又有好几个不及格”

    “我们班那两个又考十几分”

    “这样的学生简直就把班级的分拖没了”……


     在全国各地很多学校,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很多班级总会有几个所谓的“差生”,这些人年复一年的“差”,不见进步。有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能掌握每堂课的知识,而有那么极少数学生因为某种原因从起点便开始“落后”,然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教师很头疼,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个别辅导,或者在课堂上对他们特殊照顾,但这些行为似乎都起不到明显的效果。

   教师对于这样的学生甚至也无从下手,久而久之,有些教师,便会认为学生在入学之前或许学习能力就已经确定了。于是一些人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说法,许多校长拿着这句话,教训老师,把它奉为至理名言,还沾沾自喜,学生教不好,全是你们教师的事,是你们教师没水平,没本领,没技术。也有上级领导来基层学校作报告,嘴上还是挂着这句名言教训着下面的教师,很多老师听了真不是滋味,多少老师为了学生的学业操碎了心,到头来换来就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句话成立,何来所谓的差生。难道真的是老师不会教吗?可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对差生付出过汗水,都有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有所提高,只可惜最后收获都不大。



42.jpg

     上学就要选择好的学校,假如不能选择好的学校,就要选择好的老师。我们经常见到因为老师的不当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伤痛,我们也经常见到因为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学生的一生的典型。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但是,我坚决反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


     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下,面对着顽固不化的学生,面对离异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面对智力有偏差的孩子,老师一遍一遍的检点自己,企图找到自己“不会教”的思想根源、实际行动,然后又百倍的努力去实施教育,但成绩差的依然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品质恶劣的可能还是继续恶劣……为什么?因为孩子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学校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尤其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的智力水平也绝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的智力是多元的,我们去只用一元的标准去要求,怎么能达到统一的要求?

43.jpg

好与不好,关键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但我们目前的评价体系似乎只重视了和知识相关的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而对其他的智能则忽略不计,于是,所有人的目光也就只盯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成绩之外的东西也就没人重视了。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所谓的“教好”,就是教出成绩高的学生,就是把孩子都送进名牌大学的教育,试问,那个老师有这样的本事?纵使神仙也难有此魔力。另一方面,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来看,出了问题找学校,似乎家长没有任何的职责,这又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须知,孩子从出生开始,甚至还没有出生,教育就开始了。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都是孩子可资效仿的榜样,等到孩子上学之后,其性格特点就已经形成,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孩子品质的形成。孩子不仅在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教育,整个社会,还有网络电视等媒体都是教育孩子的资源。所以,孩子成长中出现了问题,决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但为什么要把责任全部加到老师的身上?假如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立的话,是不是“没有治不好的疾病,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打不赢的官司,只有不会打的律师;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会破的警察”等推理也是成立的?

45.jpg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授业”指传授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解惑”指当学生学习遇到困惑时,老师则启发、帮助学生解除困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从传道、授业、解惑三方面肩负起教育的责任: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以和善的态度感召学生。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成为人格健全、学业优秀、身体康健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有没有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其不能只看成绩。如果整个社会、教育工作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要把责任推卸给教师和学校,甚至学生本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作为教师,为了学生,为了家长,为了学校,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的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不断地鞭策自己,教好书,育好人,决不亵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经过不少人的重复,在今天的教育界正越传越广。但是,对它的内涵解读,却失之偏颇,甚至还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似乎教育的成败都是教师造成的。因为有这样一个大前提,学生都能教好的,而现在确实有个别学生未能教育好,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触犯刑法,那责任全都是教师的,认为是教师无能,质疑老师为什么没有把本来能教育好的学生教育好。这是一种片面对教师“伤害”。

  我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强调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是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核心价值就是告诫我们每一位老师: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但坚决反对以此为借口理由来判断教师对教育的付出。可以这么说,假如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都努力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至少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更深的印记。我们经常从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看到,有些问题学生,由于缺乏关爱和呵护(包括老师)而走上邪路;而有些问题学生,由于在学校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慢慢地改掉了缺点和错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让我们对这句名言重新认识。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