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贝壳网 > 党史教育 > 正文

  • 党史知识
  • 党史回眸
  • 时事政治
  • 红色潇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点概要

一、新时代

(一)新的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二)新时代的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新思想

(一)主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二)内容

1.“八个明确”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十四个坚持”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三)历史地位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四、新征程

(一)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五、“五位一体”建设

(一)经济建设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二)政治建设

1.基本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基本政策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文化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中共中央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

(四)社会建设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五)生态文明建设

1.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面对资源约束紧、环境污染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六、其他方面的建设

(一)祖国统一建设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二)和平外交建设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国防军队建设

1.新时代强军目标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2.战略安排

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四)党的建设

1.党的性质和宗旨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党面临的危险和考验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2)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3)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